近平總書記強調🤜🏻㊙️,“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🖋⏏️。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,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”🟧👨🏻🏫,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、提供了行動指南💦。高校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立德樹人的精神實質🦤,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🏋🏽。
深刻理解高等教育“立何德”
高等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必須重視學生的品格修養🕢。高等教育所立之德,是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備之德,是明大德、守公德🛤、嚴私德的“德”。
一是明國家發展、民族復興之“大德”。青年如何成為棟梁之材🚡?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勉勵師生們時所說🧔🏽:“把學習奮鬥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👨🏽💼,把小我融入大我🔆,立誌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。”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,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,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👨🏽🏫🚣🏻♂️,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、富起來👨🏿🔧、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。堅持愛國與愛黨、愛社會主義相統一🚏,是明大德的基本方向。
二是守社會文明、風清氣正之“公德”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不僅意味著經濟高質量發展🔩、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,更意味著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。青年是領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,指引大學生守護法律和公序良俗,是高校立德樹人極其重要的一面。
三是慎思篤行、嚴於律己之“私德”。私德具有自律、利他和向善的特性,“嚴私德”從社會道德規範上理解,就是要將其運用到具體、實際的道德情境中,做到篤學、慎思、敏行⚱️🪑。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句話:“判斷一個人當然不是看他的聲明,而是看他的行動🙆,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,而是看他做些什麽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。”
一個人的言談舉止🧎,折射出其教養與素質,道德修養不是上幾堂思政課、知道一些道理就行的,而是必須身體力行。
準確把握高等教育“樹何人”
樹人,樹是重點,人是落點。我們培養的人既要具有家國情懷,堅持愛國和愛黨、愛社會主義相統一,紮根人民🚒、奉獻國家;又要具有國際視野,堅持融通中外🏋️♂️、兼濟天下,在世界變革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趨勢,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。
一是培養既能認清自我🎃、德法兼修又有浩然正氣的中國人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👨🏻🌾:“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,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、成才之基💂🏽♂️。”我們所樹之人🙎🏿♂️,從內在看,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內心深處,有愛國為民的思想底蘊和精神境界👨🏿🏫;從外在看,要有浩然正氣,有為國為民的本領和擔當📜。
二是培養既有真才實學、又有民族精神和全球視野的文明社會人。幫助受教育者認知社會、立足社會👨👧、服務社會,促進社會進步,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。青年人有真才實學,才會具備信息甄別🎞、去偽存真的能力,才能有洞察力從而把握時代大勢;同時🏏,應該知道我們根在哪裏,真正了解我們的國家為什麽是一個偉大的國家👨🏻🔧,為什麽是值得驕傲的。更重要的是⚪️,要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👨🏼🚀,以理性平和、相互學習、共享共贏的視角看待世界🪯,促進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🏃🏻♀️➡️⛔️,和諧共存🤙。
三是培養能全面發展💤、艱苦奮鬥、勇於承擔重大責任的時代新人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青年人是主力軍。新時代造就時代新人🧇♌️,只有提高綜合素質、實現全面發展🕰,激發使命🏃、磨煉意誌,年輕人才能更好承擔起時代使命♖。
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還要高度重視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🤦♀️。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具備非常明顯的引領作用以及示範性,這對高校教師嚴於律己🎧、勤於修身👨🏼🔧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。